不知不觉,小黄已经跻身平台股东半年有余了。如果不是亲身跑了一遍,小黄可能到现在都还在以“旁观者视角”看待云中小卖部项目。他从项目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:从“赚钱”到“造系统”,终于看明白了底层逻辑。小黄之前是做内容和教育的,单月收个十多万,比较日常,有时候销售额能到二、三十万。所以当初第一次看到我们平台的时候,小黄真心有点看不上,觉得和自己做的教育项目相比,云中小卖部太小来小去了。赚这块儿八毛的,太“低级”,也不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。只是小黄又觉得这个事儿挺新鲜,尤其是看到那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都在热情甚至热烈地推荐,他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。就这样小黄决定加入干一阵,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。毕竟在围城外面看到的远不一定是真相。2023年9月开始,小黄试水了一个月,拿到了小结果。10月小黄开始结合自己的教育业务进行招商,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波正式店长。2024年4月,小黄团队里出了第一个卓越店长,这时候,小黄决定冲击股东。7个月之后,小黄如愿以偿。成为股东后回望,小黄觉得这一段时间最大的收获,不是赚了多少钱,而是重新调整了一次自己的思维方式。曾经的小黄是“能干型”选手,做教育项目从写公众号到拍视频,选题脚本剪辑,咨询销售承接,开发课程录课交付,全都是自己做。这种真正的“一人公司”状态,延续了近十年。但经营云中小卖部项目让小黄发现,靠自己能做起来,不代表能带人做起来,更不代表能让系统跑得起来。这可能是他们这些“原本就会赚钱”的人,最容易踩的坑。因为他们太相信自己的能力,反倒不愿意把注意力放在“结构和协作”上。最开始他带人时也是照着自己的节奏“一对一”输出,这样子带几个人还行,但一旦人多了,问题立马暴露。小黄发现,不是店长们不行,而是他们没有找到“结构性共识”的方式。虽然还有很多细节尚在摸索中,但团队的大方向是明确的。需要大家不断地搭建这种共识节奏,看怎么样才能跑得稳一点,再放大一点。在这一过程中,小黄真正悟了那句话:“一个人可以跑得更快,但一群人才能跑得更远”真正跑得快的,不是强者单干,而是能让更多普通人跑得顺的系统。这半年小黄还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:从“带动”到“带人”,再到“带团队”,三者的逻辑完全不一样。以前他最自信的是能快速带动一个人赚钱,后来发现,带动≠带人。你动得再快,对方不懂节奏,照样起不来。而真正的“带团队”,是你要开始关心:- 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?- 节奏怎么设计能让大多数人跑得顺?- 哪些地方是可以以及怎么标准化的?- 哪些时候你还是需要解决情绪而不是只关注解决方案的?尤其是对于小黄这样一个INTJ,第四点简直是地狱级磨炼。所以现在小黄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虽然去年只赚了50多万,是十年创业以来最少的年收入,但是给我带来的成长是无价的!小黄觉得我们平台值钱的地方,并不限于“项目本身”,而是它所代表的几种长期趋势:【1】信任经济的结构化在内容泛滥、饱和的当下,越来越多的人宁可相信“熟人推荐”,也不愿意自己试错。我们平台,不像公域完全是靠抓住“用户的注意力”,而是抓住了“用户的判断依赖”。【2】中产创业方式的升级有不少人来找我们说,想创业,但不想背库存、开公司、搞客服,也不想做短视频天天出镜。这种情况下,云中小卖部项目就是一个相对务实的选项。因为它不需要靠大流量,但靠“稳定协作”,不需要追热点,但能做出“稳态裂变”。【3】轻入口、重协作的组织模型小黄之前做教育,太清楚一件事:好产品+好内容≠好组织。而团购,是如何在“碎片化时间+分布式人力”之下,打造一个有节奏、有战斗力的可持续组织。在运营云中小卖部项目中,小黄把曾经做教育的经验、做内容的优势,用于搭建一个长期可复利的系统雏形。小黄说,创业本身的性质,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“等完全准备好了再行动”的事情,边做边复盘边成长,才正是它的魅力所在。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让自己不断变成一个更好的人。摸索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挫折,但只要方向不偏,节奏稳定,团队一起跑,其实是会很有韧性的。这种“靠系统+信任+人”的创业方式,是目前小黄能看到的,最适合三五年深耕的赛道。商业不是战场,有时更像一场修行。如果这条路上有人同行,那就是最大的确定性。大家都知道“选择比努力重要”,这个选择,大多数人都在讨论“选赛道”,但其实,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。选定了路径,其实就是放弃了其他的可能。但也正因为这样,我们才不会永远困在“要不要”的原地打转。 #副业赚钱# #宝妈在家兼职#
#副业笔记#
网上配资炒股平台,炒股配资公司,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