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份号称“史上最大”的贸易协议,近日在美欧之间敲定,总值高达1.35万亿美元。然而,这笔巨款究竟是欧洲为“跨大西洋伙伴”身份掏的真金白银,还是为避免一场贸易浩劫,不得不交的巨额“赎金”?
在特朗普总统扬言8月1日起要对欧盟商品征收30%高额关税的最后通牒下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匆匆飞往苏格兰。协议墨迹未干,“双赢”的官方说辞就迅速被“投降”和“屈辱”的指责淹没了。究竟,欧洲这次付出了怎样的真实代价?
关税,不是投名状
这份协议在经济账上,与其说是止损,不如说是给欧洲核心产业划开了一道慢性的口子。欧盟最初的“零关税”幻想彻底破灭,最终接受了高达15%的关税率。
这笔所谓的“胜利”,从30%降到了15%,听起来似乎不错。但别忘了,原本欧盟汽车进入美国的关税,只有区区2.5%!如今一下子翻了六倍,欧洲的支柱产业——汽车制造业,利润空间将遭受巨大挤压。
再看协议中美国给出的“零关税”清单:飞机、部分农产品、仿制药……这些加起来,还不到欧盟对美出口总额的12%。而欧洲那些真金白银的核心商品,却要背负15%的重税。这不是平等交换,这分明是单向收割。
连经济学家都算了账,安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尔斯·莫埃克预估,这份协议可能直接导致欧盟GDP下降0.5%。这代价,可不是小数字。
战略自主,梦碎时刻?
这份协议远不止贸易那么简单,它正在给欧洲的战略未来套上重重枷锁。未来数年,欧盟要向美国购买高达7500亿美元的能源,主要是液化天然气。
这等于欧洲的能源命脉,从依赖莫斯科,直接转向了深度依赖华盛顿。往后,欧洲工业和民生所需的能源成本,是不是都得看美国脸色?自主定价的权力,又丢了一大截。
更扎心的是,欧盟还承诺采购约600亿美元的美国国防产品。这笔大单,直接冲击了法国“阵风”等欧洲本土军工企业。嘴上说着“欧洲防务一体化”,结果却是为美国军火商慷慨解囊?
别忘了,此前北约峰会,欧洲盟友已被迫同意将GDP的5%用于国防。现在,这笔巨额军购,无疑是把欧洲的国防预算牢牢锁死在美国军火商手里。欧洲的“战略自主”,还能提吗?
谁在为欧洲的“软弱”买单?
欧洲为何会签下这份被普遍视为屈辱的协议?说到底,还是内部意见不一,战略上被动。27个成员国,在谈判桌上根本没法形成统一的强硬姿态。
德国、意大利担心自家汽车产业受损,主张息事宁人。而法国、西班牙却认为,欧盟理应对美国数字巨头或服务业进行对等反制。这种内部分歧,让欧盟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面前,几乎丧失了全部议价能力。
谈判场面更是让人唏嘘。冯德莱恩飞到特朗普自己的高尔夫球场,还得等他打完球才见面。宴会上,特朗普吹嘘着各种不实言论,比如美国是唯一援助加沙的,她全程沉默,甚至被迫重复美方“重新平衡贸易”的说法。这哪里是平等会谈?
这不单是冯德莱恩个人的尴尬,更是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受损的写照。想想中国面对类似关税威胁,可是敢于“拖字诀”,精准反制,例如加强对美农产品检疫。欧洲手里明明有对付美国科技巨头的贸易大棒,却为何不敢挥舞?
休战,代价几何?
再看这1.35万亿美元的“价码”,它买来的绝不是什么和平协议,连平等的休战都算不上。这更像是一剂效力短暂的麻药。欧洲牺牲了核心产业的长期利益,押上了能源和防务的自主权,才换来了一时半刻的喘息。
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说,“投降是战争的一种结束方式”。但这次名为“协议”的,或许只是将一场公开的贸易战,转入了更隐蔽、更漫长的战略消耗战。
这份协议,给欧洲未来的道路,恐怕是奠定了一块沉重的“基石”。它带来的不是平等的伙伴关系,而是更深的捆绑和战略上的受限。真正的考验在于,吞下这杯苦酒之后,欧洲还能否找到团结与独立的勇气?
网上配资炒股平台,炒股配资公司,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